以前只听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,没想到低磷也是致病因素,这到底是咋回事?
3岁的凡凡(化名)聪明可爱,可他自幼身材矮小,从开始走路到学龄期一直有走路内八的问题,还经常喊“腿腿疼”。凡凡的父母起初以为是缺钙,每天坚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,然而孩子的内八症状和关节疼痛并没得到改善,反而越来越严重。带着满心疑惑,凡凡的父母带他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骨科门诊就诊。
骨科医生接诊后,立即安排凡凡进行下肢正位片检查,结果显示:双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增厚明显,钙化带也存在增厚情况,初步考虑为“佝偻病后遗症”。这让凡凡的父母十分不解:“我们每天给孩子补D、补钙,怎么还会是佝偻病呢?”
带着这个疑问,二人又带孩子转诊至内分泌科,并完善了相关检查。检查结果提示:凡凡血磷明显低下,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,甲状旁腺激素低下。最终,孩子被明确诊断为低磷性佝偻病。
“低磷性佝偻病是因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,从而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。”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科赵莹医生解释说,该疾病主要表现为“三连征”,即低磷血症、下肢畸形、生长缓慢。同时,患儿还可能出现骨骼系统的多种异常,如鸡胸、串珠肋、颅骨软化、双腿弯曲、牙齿发育不全、囟门闭合延迟等,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下肢畸形,影响正常行走和生长发育。
赵莹医生特别指出,低磷性佝偻病的主要体征和症状与营养学佝偻病或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相似,容易造成混淆,导致诊断困难。临床上可通过检查血钙、血磷、碱性磷酸酶、甲状旁腺素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,必要时还需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。
在此提醒广大家长,若发现孩子出现骨骼畸形(如下肢内八、弯曲)、反复骨痛等情况,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及骨科门诊就诊,完善骨代谢相关检查。如果检查发现孩子存在低磷合并高碱性磷酸酶的情况,需高度警惕低磷性佝偻病的可能,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针对性治疗,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。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
发布于:北京市